资料5—1 出国旅游如何换汇?
张先生夫妻俩决定利用今年的春节长假去澳洲旅行。虽然到澳洲后吃住都由旅行社包管,但在玩的过程中总要或多或少花些钱,那该怎么办呢?现在有国际借记卡、双币种贷记卡,是否可以考虑用呢?他俩的出境机会不多,假如就为出境游办张卡值得吗?如果办卡的话,申请哪种比较好?用卡是方便,但在一些景点买纪念品时无法使用怎么办?要是携带现金,带多少,带美元还是直接带澳元?……一系列问题让张先生夫妇俩一下没了方向。经过银行理财专家的指点,他们的难题逐一解决了。
首先是办卡的问题,出境旅游使用的主要是国际借记卡和双币种贷记卡。这两种卡都可以在国外消费或提现。
不同的是国际借记卡一般以美元清算,开卡时要有美元存金,是先存款后消费,消费金额、提款金额不能超过存金,境外只能消费美元账户上的金额。具体来看,农行金穗借记卡的开户币种为美元,在ATM机取现,每笔收取3美元的手续费,非美元区加收1.5%外汇兑换手续费;工行牡丹借记卡开户币种为美元和港币,柜台取现加收交易金额1%的手续费,最低3美元或3港币;建行龙卡国际借记卡的开户币种为美元,ATM机取现亦收手续费。双币种贷记卡可以用美元和人民币消费及结算,无需存金,用信誉消费。银行根据个人的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信息予以一定的透支额度,一般最高可透支5万元,约6000美元,比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出境人员最多可携带金额的上限还高。具有一定的免息期,在ATM机上提现同样要交手续费。还款时,用美元或人民币还款都可以,所不同的是,人民币还款要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汇率都是按照购汇当日的计算,如果等用户回国的时候,汇率在这期间上升了,消费者就不得不多付出一部分人民币偿还来美元的债务。
另外不管办国际借记卡还是双币种贷记卡,都要交年费,少的50元,多的高达300元,有效期一般是2-3年。
权衡再三,张先生决定还是不办这两种卡了。因为自己出国的机会不多,为了这一周的澳洲游办张卡不值得,出游回来这张卡多半是要闲置的,利用率太低,而又要交年费,实在不合算。
张先生决定还是事先去银行换一些外币旅游时用,那么是直接用人民币换成澳元呢,还是换成美元后再说?为此,他询问了外汇理财专家,获得了如下答复:
从银行购汇涉及到外汇兑人民币的售汇价,而售汇价是以外汇兑人民币的中间价为依据的,中间价又分为两种情况,美元、欧元、港币、日元对人民币基本按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个交易日这些币种兑人民币汇价的加权平均值确定。其他币种兑人民币中间价是以公布牌价时刻国际市场这些币种兑美元汇价,以及美元兑人民币汇价套算出来的。
以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美元结售汇为例,2004年1月15日,当客户从农行购买美元,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上个交易日加权平均值827.68,售汇价格为828.92,结汇价为826.44。目前该行对个人提供13种外币的结售汇,这些币种兑人民币结售汇牌价基本都按照中间价乘以相应的比例得出。
像张先生这种情况,他可以通过直接向银行以人民币购汇方式获得澳元,此外也可以通过购买美元,然后以外汇宝或兑换的方式获得。哪种方式更好呢?
第一种方式程序较为简单,张先生假如工作繁忙、不想花时间研究,同时如果换的外币量不大的话,那么选择这种方式也无妨。
由于银行制定牌价一般在早上8点以前,随着时间推移,国际市场外币价格会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发生1百个点以上变化,这个时候就需要比较两种方式的购汇成本,也许第二种方式可能让张先生花同样的人民币获得更多的外币。
假设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827.68,如果银行公布牌价时刻澳元兑美元中间价为0.7745,则澳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0.7745×827.68=641.04,相应地,澳元兑人民币买入和卖出价分别为641.04×0.9975=639.44和641.04×1.0025=642.64。也就是说,当张先生用6426.40元人民币可以买进1000澳元。
假如当日澳元下跌,比如在下午3点,澳元兑美元中间价为0.7685,这时可以考虑以人民币买入美元,当日售汇价为828.92,以人民币6426.40元可以买进775.27美元,再以外汇宝方式以美元买入澳元,外汇宝报价为0.7670/0.7700(双边点差30点,不考虑优惠),则775.27美元可以买进澳元为775.27/0.77=1006.85澳元,比直接以人民币购汇明显要合算!
需要提醒的是,以第二种方式购汇,须承担人民币兑美元以及美元兑澳元的两方面交易成本。本例中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成本0.15%,即人民币兑美元按99.85%折算;美元兑澳元交易成本0.15%,美元兑澳元按99.85%折算;这样人民币兑澳元按99.85%×99.85%=99.70%折算;也就是交易成本为0.3%,要大于直接购汇的成本0.25%。虽然这种方式购汇成本有所加大,但只要汇率下滑超过0.05%,则选择第二种购汇方式更有利。而如果交易金额较大,还可以享受优惠,交易成本有时甚至低于直接购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