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对账结账的内容和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熟悉工作底稿的编制,财产清查的方法;了解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编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为了保证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编制报表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期末账项调整。
2.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3.编制工作底稿。
4.对账。通过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5.结账。通过结账,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
一、应计收入的账项调整
应计收入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企业发生的应计收入,主要是本期已经发生且符合收入实现确认标准,但尚未收到相应款项的收入。
企业存入银行的款项是计息的,通常银行存款利息是按季结算的。如果将利息收入作为结算期的收入处理,会使各期的收入不均衡,而且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因此,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时,每个季度各个月份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估算入账。如果利息收入金额不大,也可以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记账,直接计入结算期的损益。
二、应计费用的账项调整
应计费用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发生,因款项未付而未登记入账的费用。企业发生的费用,本期已经受益,由于这些费用尚未支付,故在日常的账簿记录中尚未登记入账,如应付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保险费支出、大修理费用支出等。凡属于本期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期末应将那些属于本期费用,而尚未支付的费用调整入账。
企业从银行借入的款项是有偿使用的,须支付利息。通常银行借款利息是按季结算的,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结算借款利息。但整个季度内企业都从贷款中受益,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每个季度的各个月份应支付的借款利息要估算入账。
三、收入分摊的账项调整
收入分摊是指企业已经收取有关款项,但未完成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需在期末按本期已完成的比例,分摊确认本期已实现收入的金额,并调整以前预收款项时形成的负债。已收款入账,因尚未向付款单位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财产物资使用权,不属于收款期的收入,是一种负债性质的预收收入,通常在向付款单位提供商品或劳务,或财产使用权的期间确认收入。在计算本期收入时,应该将这部分预收收入进行账项调整。
四、费用分摊的账项调整
费用分摊是指企业的支出已经发生,能使若干各会计期间受益,为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亏,将这些支出在其受益的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营业成本的结转、营业税金的计算交纳、所得税的计算交纳等等,在计算本期费用时,应该将这部分费用进行调整。属于本期负担的费用,采用一定的方法分摊计入本期的费用。
第三节 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
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
对账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是账证核对,二是账账核对,三是账实核对。
二、结账
结账就是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结账的内容包括: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本期利润;二是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第四节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其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财产清查按照清查时间是否事先有计划,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临时)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方法
对于各项财产物资实存数量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或技术推算法。
清查财产物资金额的方法有账面价值法、评估确认法、协商议价法、查询核实法。
四、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当实存数大于账存数时,称为盘盈;当实存数小于账存数时,称为盘亏;实存数虽与账存数一致,但实存的财产物资有质量问题,不能按正常的财产物资使用的,称为毁损。
为了核算和监督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情况,需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存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办法是:定额内的盘亏,应增加费用;责任事故造成的损失,应由过失人负责赔偿;非常事故在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经批准应列作营业外支出等。如果发生盘盈则一般冲减费用。
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办法是: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净值,在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值收入后,经批准应列作营业外支出;责任事故所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应由责任人酌情赔偿损失;丢失固定资产,经批准应列作营业外支出。
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现金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通常情况下,现金盘亏,应由出纳人员赔偿;现金盘盈冲减管理费用;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须注意未达账项的处理。
第五节 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亦称“工作底表”,是将一定会计期间核算所得到的会计资料汇集一起,为最终取得一定的会计信息而进行调整、试算、分析的表式。工作底稿有各种用途,如总分类账户余额和发生额试算表、期末账项调整表、为编制报表提供资料的工作底稿等等。不同用途的工作底稿,其格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