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课程首页 讲解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理解会计科目设置的意义,设置会计科目与其他会计记录方法的关系,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账户的结构,各账户金额之间的关系式。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就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对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可以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的、易识别的经济信息,并为其转换为会计信息准备条件。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2)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3)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4)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5)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第二节 会计账户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
    二、账户的格式
    账户一般可以划分为左右两方,每一方再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栏次,用来分类登记经济业务及其会计要素的增加与减少,以及增减变动的结果。账户的格式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内容;(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三、账户的特点
    (1)账户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2)账户金额平衡。(3)账户的余额一般与增加额在同一方。(4)本期的期末余额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四、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费用类等五大类。
    (二)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