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课程首页 讲解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五章 会计凭证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原始凭证的定义、分类、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的定义、分类、填制、审核;会计凭证传递的意义、传递会计凭证的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会计凭证,是在会计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主体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办理凭证手续。由执行或完成该项经济业务的有关人员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详细说明该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并在会计凭证上签名或盖章,明确经济责任。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后,要由有关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并由审核人员签章后,才可作为记账的依据。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
    会计凭证按其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原始凭证按其形成,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原始凭证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原始凭证填制的一般要求:符合实际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填写内容齐全,书写格式要规范。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及其种类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直接凭以登账的依据。为了反映货币资金的收付情况,记账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另外,为了简化凭证的填制手续,自制的原始凭证汇总表可用以代替记账凭证,作为记账依据。这种凭证实际上是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相结合的凭证,又称为联合凭证。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填制凭证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内容摘要,会计科目、记账方向,记账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凭证摘要简明,业务记录明确,科目运用准确,附件数量完整,填写内容齐全,凭证顺序编号。
    三、记账凭证的审核
    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内容是否真实。(2)项目是否齐全。(3)科目是否正确。(4)金额是否正确。(5)书写是否正确。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

    
    一、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编制时起到归档时止,在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及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正确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于及时处理和登记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实行会计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二、会计凭证传递的组织
    组织会计凭证传递,必须遵循内部牵制原则,力求做到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内部牵制原则是建立内部牵制制度的基本准则,主要是指办理经济业务的各项手续制度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内部牵制制度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是指单位的领导、各职能部门、基层机构及其人员之间,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达到控制和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各单位在制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规定其传递时间时,通常要考虑以下两点内容,以合理地组织会计凭证传递。
    1.根据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组织、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角度出发,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使经办业务的部门及其人员及时办理各种凭证手续,既符合内部牵制原则,又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时间,同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协商制定会计凭证在各经办环节的停留时间,以便合理确定办理经济业务的最佳时间,及时反映、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