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

课程首页 讲解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人格的概念以及不同的心理学家在人格概念上的争论,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大五人格理论和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思路。从而对作为个体内在心理特征的人格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试图从人的自然生物本性和人的社会文化属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人们行为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人格结构理论是其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和早期的潜意识论、本能论一起构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
    (一)基本观点: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互相影响与依存。如果三者和谐统一的整体,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如果三者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甚至危机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占居无意识的最下层,所占面积也最大;“超我”也大部分在无意识之中,仅小部分进入意识;“自我”在意识和无意识中约各占一半。
    (二)局限性:
    一是比较轻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对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决定性意义——主观唯能论;
    二是他将人格理论的心理学基础局限于精神病人等非健康人群身上——影响了人格理论的一般性。
    二、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一)人格结构的三个层面:
    枢纽特质(Cardinal traits):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部活动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要情操和优势倾向。只有少数人有这样的特质。
    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相当概括的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每个人的核心特质非常少,为5-10个。
    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和一般性较少的人格特质。
    (二)研究方法:书信分析
    (三)应用:编制问卷来测量个人的六种价值观取向:理论的、经济的、艺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
    三、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一)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结构,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而特质就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一致的行为型式。
    (二)16种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乐群性:分裂情感(schizothymia)和高情感(affectothymia)、聪慧性:Low3和High 8、稳定性:Low ego strength(低自我力量)和High ego strength、支配性:顺从性和支配性、兴奋性:平静和澎湃激荡、有恒性:低超我和高超我、敢为性:威胁反应性和副交感免疫性、敏感性:极度现实感和娇养性情绪过敏、怀疑性:放松和投射紧张、幻想性:实际性和自向性、世故性:朴实性和机灵性、忧虑性:信念把握和易于内疚、实验性:保守性和激进性、独立性:团体依附和自给自足、自律性:低整合性和高自我概念、紧张性:低能量紧张和能量紧张
    四、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一)研究方法: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二)用两个维度来划分人格:外倾和神经质
    五、大五人格理论:
    (一)大五人格结构是universal的,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人格框架。
    (二)这五大维度是: 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愉悦性(Agreeableness)、公正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
    (三)应用:人格测量量表(NEO PI-R)
    六、中国人的大七人格
    杨国枢、王登峰、崔红等人对大五人格结构的文化适应性提出了批评,他们以中国文化和语言为背景,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大七因素结构。
    外向性:活跃、和群、乐观
    善良:利他、诚信、重感情
    行事风格:严谨、自制、沉稳
    才干:决断、坚韧、机敏
    情绪性:耐性、直爽
    人际关系:热情、宽和
    处世态度:自信、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