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课程首页 讲解

第五章 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变动的原因

    
    从国际收支平衡到国际收支不平衡之间的变动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
    1.一般原因
    西方经济学家以发生不平衡的一般原因,将国际收支不平衡分为四种类型:
    (1)周期性不平衡
    一国经济受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经济衰退而出口不力、资本外流,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因经济繁荣而出口增加、资本内流,又会出现顺差。这就是周期性不平衡。
    (2)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是因国内生产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情形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
    (3)货币性不平衡
    这是指主要由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情形。
    (4)收入性不平衡
    这是指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情形。
    2.特殊原因
    上述由西方经济学家划分的四类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并不适合所有国家,事实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有差异的。
    发达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特点表现为:第一,商品、劳务、资本输出入过多或不足的直接原因,在发达国家之间主要是国际竞争力和利润率、未经抵补的利息年之对比;第二,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资本输出输入频繁且不稳定;第三,在高度一体化的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上,资金对有资信的国家来说是充裕的,因而较易发生的是国际储备过多的情形。
    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特点是:(1)一些商品、劳务输入不足与另一些输入过多并存,商品、劳务输出时而过多时而不足,出口构成严重不合理;(2)资本净输入过多与不足相交替,但国际储备的水平经常处于适度水平线之下;(3)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变为过度逆差。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对外,会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则会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而需要进行调整。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动调节机制,一类是人为的政策调节。
    1.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自动调节机制的特点是,调节过程由国际收支的失衡自动引起,它无须人为的干预,便能自动导致平衡的恢复。一般认为,自动调节机制的反作用较小,但效果不一定有保证。
    (1)物价铸币流动机制
    物价铸币流动机制是指,如果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则外汇供不应求,若外币汇率上升超过了黄金输送点,就会引起黄金外流,随之国内黄金存量减少,货币发行量、存款及银行信用也趋紧缩,于是货币数量减少、物价下跌、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直至国际收支改善。
    上述物价铸币流动机制被认为是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发调节机制。仅就理论而言,该说法有以下缺陷:第一,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第二,在金币流通的情况下,黄金流动不一定会引起物价变动;第三,强调相对价格的变动,忽视了产量和就业的变动。
    (2)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动调节机制
    在浮动汇率下,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从而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2.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是政府为了恢复国际收支平衡,而有意识地采取的某些措施。人为的政策调节相对来说比较有力,但也容易产生副作用,有时会因时滞达不到预期目的。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是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2)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包括利率调整、汇率调整或外汇管制等。
    (3)贸易管制政策
    贸易管制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奖出限入。
    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上述政策单独运用时,其调节效能均有不足之处:其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能引起经济衰退、失业人数增加。其二,提高利率、抽紧银根的政策同样可能引起经济衰退。其三,就汇率政策而言:外汇缓冲措施的效果有限;货币贬值的方法只有在各国没有进口限制和不采取报复措施的条件下,国际收支才可能改善;外汇管制的手段简单、直接,但管制下的汇率与货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也相背离,从长远来说也不利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其四,外贸管制的作用有力而直接,但往往引起别国的反抗和报复,结果两败俱伤。
    所以,在国际收支失衡时,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官方干预和国际协商三种力量同时调节,也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为达到维持本市汇价和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以法令形式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交易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
    外汇管制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其较短期的政策目标在于:(1)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种类和来源地,改善国际收支;(2)防止资金外逃;(3)稳定汇价,提高公众对本国货币的信心。较长期的目标是:(1)由政府控制并集中外汇资金,从而决定对外贸易;(2)隔离本国与外国经济,使前者免受外部经济的波动性影响;(4)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消费市场,谋求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内部均衡。上述目标确实可以达到,但外汇管制毕竟是战时经济和严重经济金融危机的产物,而不能作为平时经济的长期有效政策。
    就短期而言,外汇管制在达到其政策目标时要有所牺牲:(1)进口商无法自由选择市场、商品,因而难以从最具比较优势的市场购买最廉价的商品;(2)进口商品难以满足国内需求,价格上涨;(3)进口商获得垄断利润。而从长远观点看,实施外汇管制所付出的代价则更大:(1)阻碍了外国资金的流入:(2)使本国对外贸易难以发展:(3)无法获得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