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认知
案例1:评价他人的维度
Osgood、Suci和Tanenbaum等人用语义分析的实验就证明了我们评价事物时的几个基本维度。在研究中他们给被试一张配对的特质形容词表,让他们把某一特殊的人或物归到这些特质上去。配对特质包括快乐与悲伤、好与坏、强壮与软弱、温暖与冷淡等。评定的项目包括母亲、玉石等。例如让被试评定母亲是快乐还是悲伤的等,最后找出了被试评定人或事物时的三个基本维度:(1)评价(Evaluation):指对他人或事物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2)力量(Potency):指对他人或事物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3)活动性(Activity):指对他人或事物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Osgood发现,一旦某个人或物被置于这三个维度上,即使有再多的评定,也无法增加对这个人的信息。同时在这三个维度中,评价是最重要的维度,一旦人们对他人在这个维度上定位,那么对这个人的其他知觉也基本落在同一地方。初次见面,你一旦对某个人形成有利或不利的印象之后,会把它延伸到其他方面。所以有人总结说: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它决定着我们对他人的知觉。
Kinder和Abelson对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研究则发现人们在对总统候选人进行评价时的两个维度:能力和是否正直。前者包括知识能力、感召力以及领导能力;后者则包括是否有道德、诚实以及对权力的欲望等。美国人正是根据在这两个维度上对候选人的评价来决定谁该当选,结果因为里根在这两个方面占优而击败卡特当选为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