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三、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应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
(一)会计总体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个投入与产出、得与失比较的结果,在社会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价值量,经过运动要实现一定的增值,已经投入及消耗的价值量与收回的价值量之比,就是经济效益。所谓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在投入一定价值量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收回更多的价值量;或者是在收回的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投入的价值量。会计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价值管理,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所以,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
(二)会计具体目标
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其主要包括: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目标。如果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价值,则财务会计报告失去了其编制的意义。
需要明确两个基本概念:
(1)会计信息使用者
内部:企业经营管理者。
外部:政府部门、所有者、债权人。
(2)会计信息:就是把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计量反映出的数据。
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以下信息:
通用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重要信息:如资产减值等。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运营这些资产。尤其是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等,要及时或经常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业绩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因此,会计目标的内容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