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课程首页 章目录
  当前位置:课程讲解 > 1章 > 3节 > 4点

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四、货币分析理论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的失衡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不平衡造成的。
    (一)主要观点
    货币分析的基本理论可以用下面公式加以描述:
    MS=MD
    其中,MS表示名义货币供应量,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从长期来看可以假定货币供应等于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又是本国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即:
    MD=pf(y,i)
    其中,p为本国的价格水平,f为函数关系,y为国民收入,i为利率,pf(y,i)表示对名义货币的需求;f(y,i)表示对实际货币存量的需求。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一国的货币需求MD是收入、利率、价格等变量的稳定函数。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MS=m(D+R)
    其中,D是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国内资产;R是指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它是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的,即通过国际收支顺差引起国外资本向本国流动所引起的本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通常表现外汇储备的增加。m为货币乘数,为叙述方便,取m=1,可得到下面的等式:
    MS=D+R
    MD=D+R
    R=MD-D
    这是货币分析理论的最基本方程式,它表明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即R < 0,则MD < D,这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多余的货币供应就要寻找出路,从宏观上来看,实际货币余额的调整表现为货币外流,即国际收支逆差。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即R > 0,则MD > D,这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小于名义货币需求量,货币供应的缺口就要从国外来寻找。
    既然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国际收支失衡就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加以解决。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就要紧缩国内信贷即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应该扩大国内信贷,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二)简要评价
    货币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唤醒了人们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新重视,货币分析理论考察了日益频繁的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这是它较弹性分析理论和吸收分析理论进步之处。
    它的主要缺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函数,但实际上,在短期内货币需求往往是很不稳定的,也很难不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因而,它所分析的实际上是长期的国际收支调节问题,却忽视了短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所带来的影响。其次,从它的政策建议来看,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就是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主张的必然后果就是以牺牲国内的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为代价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这一点曾受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批评。
    在当前,弹性分析理论、吸收分析理论和货币分析理论不仅为许多国家所重视,而且也成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国际收支方案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