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

课程首页 章目录
  当前位置:课程讲解 > 1章 > 3节 > 3点

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三、吸收分析理论

    
    (一)主要观点
    吸收分析理论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展开分析。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
    国民收入(Y)=国民支出(E)
    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
    国民支出(E)=消费(C)+投资(I)=国民收入(Y)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把对外贸易也考虑进去,则:
    Y=C+I+(X-M)
    其中,X是出口,M是进口,X-M就是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代表国际收支差额。把这个等式移项稍作变化,得到:
    X-M=Y-(C+I)
    其中,C+I是国内的总支出,即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吸收分析理论由此得名。从上式中我们看出,贸易收支差额实际上就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假定B=X-M,A=(C+I)则有:
    B=Y-A
    当即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顺差;当Y < A即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逆差。当Y = A即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平衡。
    吸收分析理论的政策建议是通过改变总收入和总支出(总吸收)来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国内的总需求过大,必须采取紧缩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减少国内总支出,特别是减少对贸易品的过度需求,以纠正国际收支的逆差。当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减少进口的同时,也会减少对非贸易品的需求、降低总收入,因此还必须同时运用其他政策来消除紧缩性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简要评价
    吸收分析理论把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在一起。为实施通过国内经济的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缺点是只考察了贸易收支,并把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这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显然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