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会计确认
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处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变换、加工和传输的过程,会计确认是信息变换的关键环节。会计确认可分为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一)初次确认
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
初次确认从审核及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及其内容,包括经济业务的种类、执行单位、经手人、时间、地点,业务的数量、单价、金额等等,进行具体的识别、判断、选择和归类,以便对其进行正式的记录。
初次确认要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筛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将筛选后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初次确认实际上是经济信息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处理系统的筛选过程。
初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如果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够用货币计量,则通过了初次确认可以进入会计处理系统;如果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用货币计量,则摈弃在会计核算系统之外。
(二)再次确认
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处理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的确认。
经过初次确认的原始数据,借助于会计核算方法转化为账簿资料。为便于管理者使用,账簿资料还须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继续进行加工、浓缩、提炼,或加以扩充、重新归类、组合,即再次确认。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哪些应列入会计报表,或是在会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会计信息和何种会计信息。
会计再次确认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由于变动影响的再次确认,如企业购入的各种存货,经初次确认后,以实际成本记录在账簿中,若物价发生变动,按照谨慎性原则核算时,须对变动影响进行再次确认。再次确认实际上是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的再提纯、再加工,以保证其真实性及正确性,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再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输出的信息应是能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