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课程首页 章目录
  当前位置:课程讲解 > 2章 > 1节 > 2点

第一节会计确认

二、会计确认标准

    
    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确认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定义性
    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交易或事项都属于会计确认的范围。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具有会计信息属性的经济信息应该可以具体化为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也就是说,首先应确认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然后对能够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
    (二)可计量性
    可计量性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在可定义性的基础上,经济信息必须能够量化,能够以货币计量,才能够保证经过确认后的信息具有质的统一性,可以进行比较和加工。
    (三)可靠性
    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首先是如实地、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经济活动及事项,这些交易和事项必须是根据它们的实质和不带偏向的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为此,在会计确认时,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信息是否真实,辨别有关经济数据能否加以查证,输入的经济数据是否有客观可信的证据。但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估计成本或价值,如暂估料款。使用合理的估计,不会降低确认的可靠性,若无法作出合理的估计,就不能作为会计要素加以确认。
    (四)相关性
    将相关性的概念作为确认的标准,是因为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同。针对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排除不相关的数据,增进信息的有用性,如在财务报表中增加补充资料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资料如果不适当地拖延,就可能失去其相关性。为保证其相关性,会计人员应及时地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