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财务生命周期
四、储蓄及其风险因素
(一)储蓄的一般规律
四、储蓄及其风险
储蓄取决于收入与支出的相互作用。Smith(1990)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包括收入增加、自雇比例增加、税收激励、收入波动等对储蓄均有影响。中等收入单位家庭的典型储蓄水平的规律大致如下:
1.20至30岁,完成学业,开始工作,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子女出生。如有可能则开始存钱为买房做准备。为购房首付款而作的储蓄额取决于工作的时间和所在地,通常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存款额。刚开始工作时财务会比较紧张,消费受到限制,因为,一方面收入刚起步,尚未达到与其工作能力相应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是无法借入足够的钱,使他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他们的赚钱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贷款人受其风险控制水平限制,以及由于担心道德风险,不愿意将钱借给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一时期的贷款有很大比例集中在学生贷款中,因为银行希望由此争取未来的客户,国家也愿意进行助学贷款,以培养、扩大未来的税收来源。另外,在发达国家,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可以获得汽车消费贷款和其他消费信用贷款,我国大学生也可申请3 000—8 000元额度信用卡从而获得一种短期信贷。
2.30至40岁,以购买的住房做抵押按揭买房。一般西方住房贷款最多可以借入相当于4年年收入的金额,然后以每年收入的20%偿还,共偿还20年。中国的情况与西方不同,虽然没有详细的研究报告,但一般借入金额都会超过4年年收入,每年还贷的比例有时会达到每年收入的50%以上,并且中国人习惯尽早还清贷款。比较谨慎的做法是尽快还清贷款,然后开始为养老进行储蓄。如果参加了强制性养老计划则养老储蓄可能开始得更早,这就意味着可能在还清贷款以前就开始为养老进行储蓄。储蓄模型表明,如果已经购买住房,则迟一些为养老进行储蓄更为合理。
3.40至60岁,按照计划为将来舒适的退休生活进行储蓄。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与在职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称为替代率,替代率低于50%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活质量,通常应将20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储蓄起来养老。
4.60岁以后,健康状况良好者可以根据健康状况与偏好,选择工作、退休或者两种结合过半退休生活。健康状况欠佳者不能工作,需要人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