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课程首页 讲解

第二章 国际贸易传统理论

题目1


题型: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比较优势是发达国家间展开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B.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C.鼓励国家干预贸易
    D.认为发达国家可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
    

答案:

B

分析:

B项断定:比较优势理论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这是正确的,因为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这与劳动价值论相悖。 A项断定:比较优势是发达国家间展开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这是错误的,实际上比较优势理论侧重于解释发展中国家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 C项是错误的,比较优势论鼓励自由贸易。 D项也不正确,因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都可获得利益。

题目2


题型: 判断题


    2.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生产领域。
    

答案:

错误

分析: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所以才提出奖出限入的政策。

题目3


题型: 判断题


    3.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财富产生于生产领域,但必须通过贸易来得以实现。
    

答案:

正确

分析:

这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用来证明自由贸易的利益的重要根据。

题目4


题型: 名词解释


    4.比较优势说
    

答案:

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利益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

分析:

名词解释题只要写清概念重点即可,无需过多论述。

题目5


题型: 名词解释


    5.贸易条件
    

答案:

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在实际中往往是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分析:

贸易条件的概念非常重要,是理解一些国际经济学原理的关键。本题只需简要答出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就可以。

题目6


题型: 名词解释


    6.要素密集度
    

答案:

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分析:

本题很简单,但却是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关键。简要回答即可。

题目7


题型: 简答题


    7.简述出口贫困增长发生的条件。
    

答案:

(1)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 (2)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该国的任何出口增长都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的波动; (3)该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促成销量的增加; (4)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分析:

本题分为四个要点,侧重于答初级产品的价格特点以及发展中国家出口的特点。

题目8


题型: 论述题


    8.试析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并用简单数字进行分析。
    

答案:

(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利益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 (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数学说明 设有A、B两国,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在实际分工之前,其情况如下: 分工前,A国生产1单位X产品需要6单位劳动,而生产1单位Y产品需要4单位劳动,相应地,B国生产X产品和Y产品需要1单位和2单位劳动。很明显,B国劳动生产率在X和Y上均高于A国。全世界全部产出4单位,每一国家消费X、Y产品各1单位。世界的全部劳动支出为13单位,即A国为10单位,B国为3单位。进行分工后,由于A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因而集中生产Y而放弃任何X产品的生产,B国的相对优势在于生产X,因而集中生产X而放弃Y产品生产,按照分工前的生产率,分工后的情况如下: A国此时的生产为:10/4,即2.5单位的Y产品,B国此时的全部生产为:3/1,即3单位的X产品。A国在保持专业化分工之前1单位Y产品消费的同时,可以用1.5单位的Y产品来换取B国的X产品进行消费,B国则在保持专业化分工前1单位X产品消费的同时,可以用2单位的X产品来换取A国的Y产品进行消费。贸易的基础在于利益的比较:以X产品为Y产品的价值衡量标准,A国的Y产品的劳动成本4/6小于B国的2/1,而以Y产品为X产品的价值衡量标准,A国的6/4大于B国的1/2,这决定了交换的基础,即A国的优势在于Y产品的生产,而B国的优势在于X产品的生产。

分析:

本题分为两个部分,简要说明比较优势学说的定义,然后用简单的数学原理来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