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原理

课程首页 章目录
  当前位置:课程讲解 > 2章 > 2节 > 2点 > 3小点

第二节风险管理的程序

二、上班途中的风险管理

(三)风险管理各种方法的可行性

    
    应对损失暴露的风险管理手段分两类: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融资手段。风险控制手段旨在避免损失,使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最小化,或能预测损失。风险融资手段则考虑在最佳风险控制情况下仍要支付的损失。
    1.风险控制手段——风险规避、防损与减损、暴露隔离、合同转移
    (1)风险规避是选择不拥有某项资产或不参与可能增加损失的活动;风险规避对于风险管理手段较多的大公司而言更加实用。
    (2)防损手段着眼于降低特定损失发生的频率。
    (3)减损手段着眼于减少特定损失发生时的损失程度。
    (4)风险暴露隔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分散或备份。分散是将特定活动或资产分置于多个地点。比如把老马生产出来的货物存放在不同地点的若干仓库里,任何一个仓库发生火灾都不会烧毁工厂所有的存货。备份,就是对于易于得到的重要资产另备一份,比如银行将其重要的系统另外复制一份,当正式系统崩溃时可以立即启用另一套以防止业务中止损失。
    (5)风险控制的合同转移意即把由拥有资产或参与活动引起损失的法律和经济责任从某个人或企业转移给他人或其他企业。
    2.风险融资手段
    风险融资手段分两类——自保和转移(注意勿与风险控制的合约转移相混淆)。
    自保是指个人或企业计划自行支付赔偿。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方式的会计交易相对简单,技术手段相当复杂,对税收和投资有重要影响。这些方法包括损失的现金支出、小额损失自留、建立损失自保基金、借款偿损、建立专业自保公司等等。
    风险融资转移(transfer)是将承担损失的经济责任通过合同从一方转嫁到另一方。风险融资转移又分两类:(1)保险(2)非保险转移。
    最常见的非保险转移方式就是免责协议。例如,某企业签署免责协议,将高危操作可能引起损失的责任转移给承包商。这类协议能否顺利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担责任方的财务状况以及协议在法律上的有效性。
    保险是一种通过定期支付保险费,将风险从个体或一般组织机构转移到保险公司的一种经济制度。保险公司之所以承担风险,是因为他们能够用众多个人和组织的保费来偿付实际上发生并不多的损失。保险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将未知的、难预测的、潜在发生的巨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转换成相对较少的确定的定期付款。